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科宇北京报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已是全球发展共识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上升1.2℃,减排行动刻不容缓。全球资本市场可持续信息披露已成趋势。
在7月6日举办的第二届碳中和国际合作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如何构建绿色低碳的技术创新和制造产业体系,助力制造型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在上述论坛,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区主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与南南合作高级政策顾问张晓华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企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前沿,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气候竞争力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转型路线图,提升与国际接轨的气候治理能力,加大低碳科技研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从而塑造企业气候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地球可持续繁荣。
(资料图片)
促进绿色资本跨境流通需要标准统一
在本次论坛上,针对绿色金融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介绍称,绿色金融未来的国际趋势主要强调四个方面:气候融资、绿色统一标准设定、可持续信息披露、生物多样性金融。
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而言,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不可或缺。据崔莹介绍,在全球来看,绿色金融方面的国际合作机制主要包括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和倡议,以及双边的绿色金融和国际合作机制。此外,许多国际组织和多边性的开发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多边的绿色金融合作。
据崔莹介绍,按照中国生态环境部的碳市场管理办法,7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均可以向甲烷进行转化,因此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同质性的特点,在任何地方的排放和减排具有相同的效果,是全球的共同议题。
在绿色统一标准设定方面,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部渠道合作处处长梁磊介绍,中国信保建立了具有信保特色的绿色分类标准体系。出台了项目险、业务绿色分类管理办法和贸易险客户绿色标识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绿色分类标准和差异化管理措施。
“中国有绿色债券支持的项目目录,还有绿色信贷统一制度的相应目录,需要推动这些标准进行统一。如果要促进绿色资本跨境的流通,也需要标准上的统一。”崔莹说,信息披露是推动企业机构摸底自身碳排放的重要方式,能够引起社会对企业进行监督。
转型金融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崔莹认为,不能一刀切式地切断高排放行业的金融资源,而是需要以金融来促进行业转型,让行业逐步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从转型金融的设计来看,它是一个鼓励发行人去进行转型的产品设计。”崔莹说,“比较典型的像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它并不是以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作为指标,而是让发行人对可持续目标进行承诺。如果发行人没有完成目标,会对债券产品进行10BP或20BP的罚责,如果达成目标则设立奖励机制,从金融产品设计来引导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低碳投资和整体转型。”
建立本土ESG信息披露标准不可操之过急
近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两份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这两份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成为了解决ESG信息披露问题的一道曙光。”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在论坛中介绍上述准则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鲜明的市场导向,尊重市场选择;二是站在投资人立场,将影响重新回归到对财务有实质性影响方面,考虑了单一的实质性。
据俞建拖介绍,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跟TCFD的标准框架高度一致,它的目标是为主要的使用者,包括所有企业、投资人、监管机构,提供关于报告主体能够对企业财务造成重大影响和让投资人改变决策的重要事项的信息。
据俞建拖介绍,ESG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应用场景,即信息披露、评级、投资、监管与研究场景。在ESG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挑战。据俞建拖介绍,ESG信息披露存在着虚假披露和选择性披露的问题。在ESG评级评价方面,由于ESG评级评价会涉及到市场对这个企业认知、判断,投资行为人的选择,可能会被市场操纵。
“目前ESG信息披露在标准方面存在一些典型问题:标准缺失、多重标准、标准使用混乱。在多重标准问题下还存在标准套利的问题,即企业选择性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而对实质性信息的披露加以回避。”
“对于中国来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统一的ESG政策框架是必不可少的。”俞建拖说,“要有部门要负责统筹协调,不能操之过急,而且需要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
“如果一个评级机构行为是跟被评的企业股价高低密切相关的话,就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系统性的市场操纵,在评级评价里面有很多需要监管规范的方面。”俞建拖说。在ESG投资领域,存在部分机构盲目鼓吹ESG投资,误导投资人做出错误选择的问题。在ESG的监管和政策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整合统一的ESG架构,不同国家的ESG监管框架和监管取向不同,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别。
“在ESG实践里面,基础性的问题就是标准的问题,其中更加基础的问题是信息披露标准的问题。”俞建拖说,“没有标准信息披露很难有可靠的评级,没有可靠的评级,金融产品设计就没有可靠的依据,投资监管也会失去参考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