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时飞驰453,湄洲湾上望海潮

中国青年报   2023-07-10 06:49:13

湄洲湾大桥


(相关资料图)

古建敖

6月28日,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上,伴随着海潮呼啸卷动,一辆试验列车飞驰而过。“453km/h”,电脑屏幕前显示出试验列车单列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53公里,标志着CR450新一代动车组研制取得新进展,中国高铁发展迈出新步伐。

这趟疾驰的列车掀起的风,吹过海湾,吹向大地。作为福厦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湄洲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者,我们曾经戏言“福厦高铁的一小步,中国高铁的一大步”。戏言成真,我,一个27岁的技术员,因为参与建设了湄洲湾跨海大桥,与这“最高时速”产生了奇妙的连接,而与奔腾的中国,与超级工程站到了一起,非常自豪。

2018年,刚迈出大学校园没多久的我,来到了湄洲湾。看着海潮卷动浪花涌向天际,我知道,我的青春将会与这片大海、这座大桥有着不可断绝的密切联系。

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湄洲湾跨海大桥长14.7公里,海域施工长10.8公里,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矮塔斜拉桥,主跨180米,跨越湄洲湾规划3000吨级航道,设南北两座双柱式主塔,桥面以上塔高30米,共有28根斜拉索,施工精度高、技术难度大,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

进场之初,面对紧张的施工工期和超长海域施工难题,我们一方面要在茫茫大海上快速搭建10.8公里长的临时钢栈桥运输通道和上百个海上作业平台,推动主体工程和临时便桥施工同步展开;另一方面,要通过细致记录和大量试验,掌握潮汐规律、海底地质、海水腐蚀等情况,唯有这样才能突破技术堡垒。

踽踽独行,不如双管齐下。用“二倍速”抢赢“消失的时间”。为此,在主栈桥施工期间,除南、北岸两个作业面外,我们还在海上建造了一座“孤岛”,由这个“海中岛”同时向两岸施工,将“24小时”变成“48小时”。

值守海域之上,吃住都在岛上,那时的我们只能靠船只定期进行生活物资补给。夜班的时候,由于海上昼夜温差大,我在当年的10月份就第一个领到了项目配发的军大衣,穿着短袖上班来,穿着大衣下班去,望海潮、听风吟、侣落日、友鸥鹭,成了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就这样,项目4个工作面同步作业、加快施工,为抢通桥梁建设“生命线”提供坚强保证。

在与工班长胡大财、彝族小伙儿申子小花等混凝土的间隙,我坐在80米高塔顶的摇曳灯光下,背靠漆黑的湄洲湾,远眺泉州城的一片烟火璀璨。远处的万家灯火与这里的静谧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好像不在一个世界。

突然,嘶吼的风声从背后的黑暗里传来,模板上的加固铁链叮当作响,脚下的涛声也紧凑起来,豆大的雨点急促地砸下,天地似乎摇摇欲坠。胡大财赶紧拿上了大块防雨布罩住浇筑面,我也迅速检查模板及泵管加固情况,确保混凝土到场之后随时可以浇筑。

经过认真查看,塔柱下部的泵管加固扣件松动,存在安全风险。雨在风的作用下,水平切在脸上,吹得人生疼,而此刻,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赶快加固!

海上的风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雨停之后,泵管顺利完成加固,混凝土也成功浇筑。此刻已是2021年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0点20分。

从塔上下来的时候,我才顾得上往下瞥了一眼,备用吊车、指挥车,安全员、设备员、试验员在桥上待命,车灯、手电汇聚成海面上一片闪耀的光点,让人安心。刚才的惊魂未定,彷佛只是幻觉插曲。

“咻——啪——”一枚烟花升起,又在夜空炸裂,倒映在海面之上,犹如逆飞的流星。脚踏厚实的岸上,我看着烟花,拿出手机给远在河北的父母发了条信息:“爸妈,过年好!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我在这里挺好的!”

富饶的大海充满挑战,也满载希望。驶向远方,就要把陆地的气息抛在后方;壮志凌云,就要乘着这阵清风而上。我身在现场,望着海潮,海面上波光粼粼、浮光跃金,像是一个个珍宝待人撷取。

“国内首条跨海高铁”“国内高速铁路最大跨度移动模架”“海域施工长度10.8公里”……对于一名青年技术员而言,这些“响亮的名头”,像是要跃出纸面般地直刺脑海,只会激起无穷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湄洲湾跨海大桥像一片沃土,承载着每一名技术人员的梦想,我也不例外。

醉于观察,勤于研究,臻于创新。2020年6月9日,一封喜讯带着海风的味道突如其来,我作为第一作者申请的《一种方便吊装的预制混凝土板组件》成功获得专利授权。备受鼓舞的我,后续还参与了斜拉桥塔部挂索施工悬挂操作平台、锚固块可滑移模板装置等国内高铁海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在这片蓝海,我实现了年少的“发明家梦”。

而我,只是福厦高铁“登高者”中最不起眼的一员。建设期间,我们团队用勤劳和智慧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完成一项又一项施工任务。湄洲湾跨海大桥在建设期间获国家专利授权30余项,完成工法创新6项,多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湄洲湾有狂风骤雨,更多的是风和日丽;铁路建设者的生活也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还有诗和远方。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似乎骨子里就向往着那片海洋。

蔚蓝的大海、雄伟的大桥迅速激发了我的摄影爱好,催促我从一名中国梦的普通建设者,向一名铁路建设故事的记录者、大国基建好声音的传播者发展。

由于对大桥施工技术的了解,屹立在湄洲湾上、望着海潮翻涌不歇的我,手头的笔尺变成了定格时光的镜头,记录起这座“超级工程”也更加得心应手。影像一帧一帧跳动,建设者们一步一步向前,我拍摄的湄洲湾跨海大桥移动模架施工纪实视频被各大媒体转载,湄洲湾跨海大桥在口口相传、啧啧赞叹中,成了这片海域最闪耀的明珠。

望海潮,试比高。我们炙热的青春与奔腾的列车,终于在湄洲湾跨海大桥,凝聚成新时代中国的强劲脉搏。

古建敖(27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新闻